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教育信息
《教育信息》 第二十五期
日期:2021-10-28 14:40:08  浏览量:0

教育纵横

 

教育部召开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一场:介绍十三五期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信息化建设情况。(121日)

第二场:介绍“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思政工作、科技创新情况。(123日)

第三场:介绍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128日)

第四场:介绍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1210日)

第五场:介绍十三五期间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关情况。(1214日)

第六场:介绍“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情况。(1222日)

第七场:介绍“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工作有关情况。(1224日)

(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印发通知成立首届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成立首届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首届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55人,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国家和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国家和地方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地方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医院等专业机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省级、地市级、县级教育部门等。首届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73人,来自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以及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大学附属医院等。

  通知明确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发挥咨询、研究、评估、指导等作用,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就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等向教育部提出精准、专业、科学、严谨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开展中小学校医、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成果鉴定和教学督导检查等工作。

  通知明确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聘请并领导的指导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专家组织,具有非常设机构的性质。两个教指委均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秘书长1人。由主任委员主持教指委工作,副主任委员协助工作,秘书长协助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处理日常工作。两个教指委委员聘期均为4年,自202011月起至202411月止。

通知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特别是两个教指委委员所在单位积极支持教指委委员的工作,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促其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来源:教育部 1111日)

 

教育部印发指导纲要指导大中小学系统规范科学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20209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提出“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针对有些地方和学校对国家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以及不够全面、系统,未实现全覆盖等问题,整体规划设计国家安全教育,进一步明确地方和学校的教育责任。

  指导纲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系统设计大中小各学段育人目标和学习内容,突出启蒙、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层次递进要求;强调全领域、全学段覆盖,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宏观要求分领域全面阐述,将核心要义具体化细化为可理解、可实施的学习内容与要求;提出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保障要求,确保“有人管”“有人教”“有载体”。

  指导纲要明确了国家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等12个领域安全,以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4个不断拓展的新型领域安全,围绕各领域安全的重要性、基本内涵、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维护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提出学习要求。附录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要点在正文基础上,拓展出一级二级知识点,提出起点学段和学科覆盖建议,对每个领域安全主要学习内容进行具体化细化,帮助各学段各学科准确把握、系统融入。

  指导纲要对实施途径和考试评价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多种方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通过高校开设公共基础课,中小学学科课程有机融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加强校园文化宣传使学生应知尽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支持等开展教育活动;强调考试评价提出发展性、过程性和多元性的原则,要求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等,确保国家安全教育落地。(来源:教育部 1027日)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教材管理情况今后要列入专项督导

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回答中国教育报记者提问时说,下一步将从抓落地、抓完善、抓督查等三方面来落实国家规范加强教材管理、强化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今后,对教材建设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都要列入专项督导工作加以督查。

田慧生说,一年多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还有四个教材管理办法,应该说基本上构建起了教材管理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要求,需要一方面落实好一个规划和四个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进一步做好制度完善工作。据田慧生透露,下一步教育部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落地。针对各级教材的责任管理主体,进一步提出落实规划和管理办法的重点任务。比如面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下一步要进一步明确教材管理的专门工作机构,健全教材管理相关工作机制,要制定地区和学校的教材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平台、工作队伍建设,做好落实落地转化工作。

二是抓完善。目前公布的规划和四个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制度框架。但是针对当前新情况、新形势,以及遇到的新问题,也包括长期以来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短板,教材管理制度建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面向未来,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研制颁布一批新的教材管理相关制度,包含数字教材管理办法、中小学民族文字教材管理办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等。同时,还要修订完善一批已有的管理办法,比如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等。

同时,还要指导研究制定教材建设的分类规划,包括职教教材、高教教材,在总的教材建设规划基础上,面向“十四五”还要形成相关分类规划。《新时代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规划》正在加快推进,这是继2007年之后面向未来的全新规划。这个《规划》有一系列新特点,将进一步贯通高等教育各学段,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实现全覆盖,涵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通识课教材。

三是抓好督查。制度公布之后关键是要落实好,发挥作用。现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把教材建设、教材制度落实情况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职履责的评价内容,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双一流”建设评估的重要指标,作为下一步地方和高校评价的重要方面。“今后,对教材建设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都要列入专项督导工作加以督查。”田慧生说。(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224日)

 

 

 

教育部: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在今天教育部举行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首场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各级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年。

刘昌亚表示,“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一是教育普及水平实现新提升。2019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年,新增劳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50.9%、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7年。

二是教育公平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从台账建立之初的20万到“动态清零”,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累计达到52.5万人。建立了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91亿人次、资助金额达7739亿元。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覆盖1634个县、13万多所学校,受益学生超过3700万人。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6%95.3%的县级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三是教育服务国家发展取得新突破。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纵深推进“四点一线一面”为重点的区域教育创新试验,一批教育服务区域产业振兴的重点项目正在发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提升。

四是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新活力。“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9部教育规章制定工作。取消部本级行政审批事项1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部取消。放权31所高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推动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和直属高校外事审批权,积极扩大高校科研相关自主权。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进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推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实施“强基计划”,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21日)

 

 

 

 

 

 

 

 

 

 

 

 

 

 

 

 

 

 

 

 

 

 

 

 

职业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材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根据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安排,经有关单位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等程序,共3973种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下简称十三五国规教材),现予以公布(见附件1),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教材选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加强对本地区职业院校教材选用工作的管理;各职业院校须按有关规定,完善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选用流程,优先选用十三五国规教材书目中的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杜绝不合格教材流入学校。

二、规范标识使用。有关出版单位须按照要求规范使用十三五国规教材专用标识(见附件2)。严禁未入选的教材擅自使用国规教材专用标识,或使用可能误导教材选用的相似标识及表述,如使用造型、颜色高度相似的标识,标注主体或范围不明确的规划教材”“示范教材等字样,或擅自标注全国”“国家等字样。

三、及时修订更新。各教材编写单位、主编和出版单位要注重吸收产业升级和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入选的十三五国规教材内容进行每年动态更新完善,并不断丰富相应数字化教学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四、巩固建设成效。各教材编写单位、主编和出版单位应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高度重视教材质量提升,充分发挥教材铸魂育人作用。十三五国规教材使用两年后,将按程序参加复核,综合内容更新、使用评价等情况,达到要求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转入十四五国规教材书目。同时,有关教材管理部门将建立入选教材质量抽查、发行使用核查等长效工作机制,保证十三五国规教材建设成果。

附件:1.“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

2.    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标识及使用要求

(来源:教育部 1214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的通知)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从“层次”到“类型” 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有关情况介绍

“十三五”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健全办学体制、完善育人机制、提升内涵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2857.18万人;中职招生600.37万,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70%;高职(专科)招生483.61万,占普通本专科的52.90%。累计培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毕业生5452万人,开展社区教育培训约3.2亿人次。回顾这五年,主要有五大亮点。

一是最大的贡献,就是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2019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正式确定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单独种类的教育。这一重要定位,一方面,是对职业教育的重大理论贡献,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对于摆正职业教育的地位,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能力,以及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发展战略意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和实践意义,明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职业教育系统更明晰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职业教育独特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以类型教育为基点,我们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围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类型特色,坚定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二是最大的突破,就是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体系结构更加合理、定位更加清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幅提升。在纵向贯通上,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特别是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在横向融通上,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协调发展。面向在校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衔接连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遴选了9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建设,确定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29个、示范区120个,建成28所省级老年开放大学。加快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资源互享、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畅通各类人才成长通道。

三是最大的进步,就是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制度标准上,建立了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协同发展职业教育的合力;《职业教育法》修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公约,规范德育工作,完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五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发布中职专业368个,高职(专科)专业779个,本科层次职教试点专业80个,修(制)订并发布347个高职和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51个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36个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启动实施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实训基地等重大项目。在协同育人上,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布局了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学徒);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依托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近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在“三教”改革上,连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遴选公布232门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203个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发布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七门课程标准,遴选约4000种“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四是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2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制订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16-2020年),加快培养制造业紧缺人才。在服务区域发展上,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推进“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职业院校全面参与东西劳务协作”三大行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设备超过18亿元,共建专业点683个、实训基地338个、分校(教学点)63个,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联盟)99个,就业技能培训14万余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6万余人,创业培训2.3万余人。在服务脱贫攻坚上,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帮扶培训项目,就是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典型。“十三五”期间,共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261个。在促进教育公平上,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90%40%的学生,高职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25%以上学生。用三年时间扩招300万人,服务“六稳”“六保”,踢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

五是最大的亮点,就是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开放。在向产业开放上,配合国家发改委培育8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了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成立1500个职业教育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确定150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在向企业开放上,组建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近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遴选了73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绝大多数是行业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参与企业2200多家。在向世界开放上,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有400余所高职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成立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高职院校“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鲁班工坊”,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职业教育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对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总目标,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奋力把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职业教育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来源:教育部 128日)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蓝皮书·东盟卷》发布

近日,《“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蓝皮书·东盟卷》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第四届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上发布。

这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宁波市教育局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三方共建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历时2年的研究成果,也是该研究院自2018年出版《南亚卷》后又一本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蓝皮书。蓝皮书选取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柬埔寨等五个“一带一路”沿线典型的东盟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和剖析了它们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现状、特征、困境、趋势和前景,总结了“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系统的共性问题。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蓝皮书·东盟卷》在深入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建议,包括:强化标准,探索课程互认、学分互认、学历互认、资格互认,建立开放互通的职业教育合作框架;加强协调,探索职业教育的次区域合作新机制,以及内地职业院校面向东盟国家开展合作的新机制,完善职业院校间合作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产教协同,政府需要建立校企信息共享机制,搭建校企双方协同“走出去”的信息共享平台,协助计划“走出去”的职业院校和企业与东盟建立密切联系,尝试共建境外职教集团。

东盟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在“一带一路”由“大写意”转为“工笔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与东盟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将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蓝皮书·东盟卷》将为中国与东盟诸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提供参考。(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214日)

 

 

福建省第二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公布

在去年建设16个首批福建省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的基础上,日前,我省公布了第二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名单。今年全省共选出22个试点项目,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

福建省第二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名单

 

建设要求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建设旨在:

——推动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与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赢互利,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职业培训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

  ——推动高职院校办学机制创新,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进一步面向市场办学,促进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及时融入教学,提升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创业。

  ——推动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需要,适应合作企业用人需求,引进先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为产业升级储备人才,带动更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1127日)

 

 

高等教育

 

突破性进展 历史性跃升——“十三五”高等教育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扭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牢牢抓住提高质量、推进公平两个战略支点,持续开展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高等教育开始发生格局意义的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学总人数达到4002万,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多样化不断发展。研究型、应用型等各类高校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体系正在形成。中西部高等教育实力不断增强。持续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升级

以本为本深入人心。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会议,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价值塑造融入专业教育。召开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制定颁布教学质量标准。2018年发布我国首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5.6万余个专业点。专业认证质量实现国际实质等效。2016年,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2020年,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认定通过。实施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公布405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推进专业认证全覆盖。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一流课程双万计划遴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118门,涵盖了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类金课,全面示范带动高校本科课程建设。拔尖人才培养进入2.0时代。在17个基础学科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首批布局104个基地,为提升国家硬实力储备战略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面开展。连续举办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577万大学生参赛。引领带动高校人才培养范式变革,推动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观和新的质量标准。

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创新

新工科全面深化。推进实施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等,以组织模式创新带动工程教育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新医科融合发展。将医学教育定位于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将医学发展理念拓展为预防、诊疗和康养,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农科高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新农为己任,全国高等农林教育以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为抓手,全面推进以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为核心的新农科建设。新文科布局未来。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开设政法实务、新闻传播、经济、艺术四个中国系列大讲堂,培养具有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新时代文科人才,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四新建设交织融合、引领发展,已成为走进新时代的新教改、赢得新时代的新质量、领跑新时代的新体系。

四、高等教育学习革命全面推进

召开中国慕课大会和世界慕课大会。2019年、2020年连续召开中国慕课大会和世界慕课大会,发布中国慕课大会北京宣言和世界慕课大会北京宣言,发起成立世界慕课联盟,推动在线教育发展。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上线慕课数量增至3.2万门,学习人数达4.9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1.4亿人次。推出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形成慕课建设的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开展慕课应用等培训班6万余次,培训老师超过462万人次,教师的教学理念、模式、技术、方法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学习革命推动高等教育深刻变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有高校全部实施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在线学习学生共计35亿人次,改变了教师的、学生的、学校的及教育的形态,形成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教育新形态。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着力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加快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努力开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来源:教育部 123日)

 

 

 

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启动 涵盖30个专业类别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1991年开展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已设置专业学位类别4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该负责人指出,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全面的水平性整体考察和诊断,对于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衔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健全专业学位评价体系,提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提出,本次评估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三大原则:聚焦立德树人,突出职业道德;聚焦培养质量,强化特色定位;聚焦行业需求,强调职业胜任。

评估将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围绕“教、学、做”三个层面,构建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职业发展质量三维度评价体系。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1516项三级指标,重点考察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和职业发展质量三大方面。

具体来说,教学质量上,主要评估思政教育特色与成效、课程与实践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以及培养方案与特色;学习质量上,主要评估在学成果、学生获得感;职业发展质量上,主要看重毕业生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服务贡献与社会声誉。

本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范围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社会工作、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城市规划、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领域)等30个专业学位类别。

评估将实施“全程无纸化”报送,程序包括参评确认、信息采集、信息核查、专家评价、问卷调查、权重确定、结果形成与发布、持续改进等八个环节;信息采集方面,将采用公共数据获取与各参评单位审核补充相结合的信息采集模式,如补充思政教育、服务贡献案例等必要材料,保证数据采集全面客观;信息核查方面,采用形式核查、逻辑检查、公共数据比对、证明材料核查、重复数据筛查、重点数据抽查、信息公示等七项措施,建立全方位的交叉核查机制,保证评估信息真实准确;专家评议方面,采取加强专家资源建设、科学遴选评审专家、探索融合评价方法、完善专家评价指南等举措,提高专家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着力提升专家评价质量。(来源:新华网 1127日)

 

 

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不仅有经过两个教学周期检验的新认定课程,而且还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也一并纳入了名单。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在这五大“金课”中,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的线上一流课程,即精品慕课最为大家所熟知。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慕课建设成果斐然,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线下一流课程主要通过教学方法创新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课堂生机活力。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基于慕课等优质在线课程,并结合对校内课程的创新性改造,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有效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做不到”“做不了”“做不上”的问题。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全面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此次推出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要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课程质量高。一大批两院院士、资深教授踊跃参与一流课程建设。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伯礼等知名学者领衔建设的课程也出现在名单中。二是课程类型多样。既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也有公共基础课、通识课、思想政治课;既有理论课,也有实验课、社会实践课。三是参与范围广。首批一流课程来自于639所本科院校,既有“双一流”高校课程,也有大量地方高校的特色课程,实现了所有本科专业类全覆盖,积极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广泛参与一流课程建设,主动对接国家、行业、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四是示范效应强。课程突出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课程建设新理念与各学科专业的结合,有效推动优质资源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在更大范围内应用共享。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坚持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大力推进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推进“学习革命”向“质量革命”纵深发展。(来源:教育部 1130日)

 

 

 

 

 

 

 

 

人才与就业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部署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121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部署做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地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和高校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强化责任担当,开拓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保持了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各地各高校要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贯穿融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谋篇布局、力量统筹、政策储备、风险应对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促进2021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会议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要落实好教育部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要多种方式开源拓岗,力促多元供给,拓展就业新空间,支持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动员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参军入伍,扩大科研助理岗位招募和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规模。要优化创新供需对接方式,力促提质增效,拓宽校园招聘主渠道,搭建就业创业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就业信息高效服务。要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指导,力促服务升级,努力做到毕业教育动心、就业指导入心、就业服务暖心、就业跟踪贴心。要精细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力促落实见效,实施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继续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一帮一”行动,做好毕业生权益维护。要更好发挥就业反馈作用,力促质量提升,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推进就业综合评价,深化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要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就业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就业统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努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会议要求,各地人社部门要构建扩渠道、促创业、强服务、提能力、保权益协同联动机制。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事业单位招聘,推动国有企业扩大招聘,激励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做好“三支一扶”招募。要扶持引导创业创新,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提额降息政策,将创业培训范围向校园延伸,提供咨询辅导、跟踪扶持、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要提升就业服务品质,加大线上信息发布,增强线下服务品质,提供政策服务便利,更好满足毕业生多元化需求。要增强求职就业能力,开展职业指导走校园、走社区活动,实施“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拓展知识型、技术型、管理型见习岗位,为毕业生走向职场提供更大支持。要加大就业权益保障,建立困难家庭毕业生、边远地区和三四线城市帮扶清单,提供优先援助。持续清理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规行为。要深化实化就业创业推进行动、就业创业服务攻坚季行动,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云南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浙江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作会议交流发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统计局、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首次在各省各普通高校设立分会场,共计11万余人参会。(来源:教育部 121日)

 

 

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国聘行动”第二季启动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教育部、人社部、国资委、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央视频携手国投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的“国聘行动”第二季——“春华秋实 国聘行动”大型融媒体招聘活动14日在北京启动。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赵世堂出席启动仪式。

 

慎海雄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今年3月启动的“国聘行动”第一季如一股春风,为万千学子送来了温暖、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力量。此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各部门继续携手,将“国聘行动”第二季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就业工程,希望通过“国聘行动”的平台,让更多企业广揽天下英才,让敢想敢拼的年青一代找寻到实现人生梦想的机遇,共同做好“就业”这篇大文章。总台将依托强大的跨屏信息传播优势,将招聘信息精准送到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的指间,架起求职者与招聘岗位之间的桥梁。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致辞中表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总量再创新高。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稳就业、保就业任务艰巨。今天启动的“国聘行动”第二季,正是“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一项重要活动。希望进一步发挥国企央企稳就业的支柱作用,开拓更多优质岗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据介绍,“国聘行动”第二季——“春华秋实 国聘行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呈现线上岗位发布、网络招聘宣讲、就业创业培训指导等内容的同时,重点做好线下活动。启动仪式当天,首场线下活动——“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走进清华校园专场招聘会”举行。(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1215日)

 

 

 

 

 

 

 

 

 

 

 

 

 

资源推广

 

超星学习通

1、三大核心功能介绍:

庞大的资源系统:140万种电子图书、6800种期刊、200种主流报纸、两万集学术视屏

图书馆的服务延伸:查询馆藏、借阅记录查询、一键续借

社交功能:小组、笔记、消息,基于庞大的资源进行学术社交,深度阅读,交互式学习。

2、下载、登录

下载

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超星学习通】或者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学习通客户端                  

登录方式:

登录时选择“其他”—“机构账号”进行登录。学校名称输入“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登录的用户名为学号(工号),初始密码123456

                      

 

 

点击数:0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