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教育信息
《教育信息》 第三十期
日期:2023-06-14 17:41:07  浏览量:1145

教育纵横

 

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正式上线

  2023328日,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一周年之际,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正式上线。

  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依托数字技术,通过汇聚优质资源、营造互动场景、展示阅读成果,为不同学段学生、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读书空间。可通过搜索“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或输入https://reading.smartedu.cn访问,也可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点击进入。

  平台一期重点围绕青少年读书空间、老年读书社区组织建设,同时向用户推荐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中国数字科技馆等优质资源平台。青少年读书空间设“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四个栏目,提供电子书、导读、书评、读书心得等相关内容。既引导青少年学生阅读经典,又注重分享前沿科技,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为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好根基。老年读书社区提供贴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读书资源,努力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更好条件。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包括语言国情、发展演变、经典传承、语博书屋、语博学堂、语言智能、主题展览7个主体板块,集聚优质语言文化资源,开展语言文化品牌活动,支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学习研究,开辟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新窗口。中国数字科技馆集成和分享优质科普资源,提供场景式、沉浸式科学教育体验,助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学生科学兴趣,让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是教育数字化“三横三纵”内涵的进一步拓展,是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进一步丰富,平台上线将助力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推动数字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努力形成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格局。

下一步,平台将持续加强适宜、优质、多样、健康的阅读资源建设,优化平台功能、创新读书分享方式,展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读书标兵”和优秀读书报告等,着力打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成长的实践型、智慧型读书平台,助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来源:教育部 2023328日)

 

教育部发布《关于推开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推开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依法推开准入查询制度,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作出了规定,旨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

  《通知》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夯实教师队伍质量。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融入教师招聘引进等环节,做在日常、严在日常。完善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推动查询平台应用,以信息化、数字化提升教师队伍治理能力,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拟聘用教师在入职前查询《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规定的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和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已纳入教师资格限制库的丧失、撤销教师资格信息。中小学校拟聘用其他教职员工在入职前查询《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规定的性侵违法犯罪信息。高等学校拟聘用其他教职员工参照执行。

  《通知》明确,中小学校拟聘用教职员工的查询主体为中小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由中小学校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模块中提交查询申请,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查询结果;高等学校拟聘用教职员工的查询主体为教职员工所在的高等学校,由高等学校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模块中进行查询。

  《通知》规定,拟聘用教职员工经查询发现有《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规定情形的,不得录用,并由拟聘用单位书面告知查询对象不录用理由和申请复查权利;拟聘用教师经查询发现有丧失教师资格信息和在撤销教师资格期限内的,不得聘用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并由拟聘用单位书面告知查询对象不聘用理由和申请复查权利。

  《通知》强调,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申请查询或进行查询的,对查询有问题人员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的,散布、泄露、篡改、不当使用查询获悉的有关信息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或者有其他违反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的情形的,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门教育司(局)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做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督促各地积极宣传解读相关政策,营造推进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的良好环境;监督指导本区域准入查询工作的实施,规范查询流程,定期开展检查;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定,指导相关单位和人员加强信息管理工作,不得侵害查询对象个人隐私和其他合法权利。(来源:教育部 2023420日)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经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行动计划》部署开展八项重点工作:一是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坚持学习知识与提高全面素质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三是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四是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健全预警体系,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五是建强心理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配齐心理健康教师,畅通教师发展渠道。六是支持心理健康科研,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基础性、前沿性和国际性研究,推动成果应用。七是优化社会心理服务,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八是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做法,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行动计划》强调,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二是落实经费投入,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三是培育推广经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来源:教育部 2023511日)

 

 

职业教育

 

关于拟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名单的公示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不断加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我司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遴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经有关单位申报、形式审查、专项审核、网络和会议评审、专家复核等程序,共有7262种教材拟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现予以公示(经审核,314种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类获奖教材和44127册立项建设的中职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全部纳入,教材名单不再重复公布)。公示期为202358日至514日。根据工作安排,拟列入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规划的职业教育教材,将在后续发布的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目录中公布。

  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须署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我们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职成司   邮编:100051  

  收件人:陆海峰

  联系电话:010-66096810

  电子邮箱:jxjc@moe.edu.cn

  附件:1.拟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名单(“十三五”复核教材)

     2.拟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名单(新申报教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202358

 

 

 

教育部回应“专升本”话题:落实“职教高考”迫在眉睫

“专升本学生在进入本科之后的学习,我觉得环境不甚理想。”519日,在合肥举行的“高水平学校与专业群建设研讨会暨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就“专升本”话题进行了阐述。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本科院校停止招收专升本学生,引发了关于“专升本”话题的广泛关注。本报以“部分本科停招 专升本‘凉’了吗”为题进行了报道(见本报5157版)。

“一方面专升本的学生升不到好的学校,无论学生本身多好也很难升到好的本科学校。”林宇说,“专升本学生从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这种变轨的学习没有得到帮助,学生为此付出的代价或者成本完全由学生个人来承担,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解决的大问题。”

“但目前看来,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院校的培养并不完全成功,这是下一步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林宇认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健全,学校结构还不完善。就全国而言,高职生升本科院校的比例大概在25%左右。目前,全国职业本科院校只有32所,对专升本学生接纳有限,更多的专升本学生升到普通本科高校。

“目前全国有32所职业本科学校,总体来讲还不能起到引领作用。”林宇说,“但是,我相信这个情况会更快得到改善。”

随着“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的实施和落地,学校结构会很快得到改善。“将会有一批优质的、有实力、有条件的高职学校成为职业本科院校,这可以进一步做优职业本科教育。”林宇说。

在林宇看来,中职生升到高职学校后,有些高职学校对他们单独编班、单独制订培养方案,“这是比较好的方式”。

“但是,高职生升到本科院校以后,培养内涵没有多少关联。”林宇说,专升本的考试体系、升到本科院校后的评价体系也不健全。在本科院校的学习,与之前在高职院校的学习关联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建立‘职教高考’的呼声很高,也迫在眉睫。教育部在积极推动建立‘职教高考’,争取早日突破。”

“‘职教高考’要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的选拔模式。”林宇认为,至少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要考的是你所学的”,不能变成“考什么学什么”;二是要让那些就业能力强的高职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升学机会。

“只有这样的考试才能够保证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办学内涵和方向不发生偏移。”林宇说。(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522日)

 

 

教育部组织开展职业院校优秀教师代表2023年全国巡回宣讲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结合2023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教育部在职业教育领域遴选了一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教学名师等优秀教师代表,以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的优秀教师代表共12人,组建了2个宣讲团,于522日至61日,分2组陆续在浙江、江西、广东、四川、湖北、陕西、甘肃、辽宁、山东等省的职业院校开展巡回宣讲。

  此次巡回宣讲活动的主题为“铸教师之魂·造良匠之师”。12名优秀教师代表分别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亚英、天津职业大学李建国、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李粉霞、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万荣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王建林、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朱辉球、武汉市旅游学校马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刘红燕、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谭大庆、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周树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刘永亮、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吕杰。他们将结合切身经历,讲述在职教战线上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产教融合经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感人事迹,以树立职业教育教师“良匠之师”良好形象,提高职教教师的社会影响力。他们中,有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有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卷入”火热的职业教育实践的国家级教学名师;有经常勉励学生“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全国技术能手……他们在平凡的职业教育教师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巡回宣讲以在职业院校一线现场报告为主,同时将会形成数字化资源上传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引领社会各界关注职业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来源:人民网 2023523日)

 

 

厦门火炬高新区牵手福建工程学院建设新工科产教融合平台

  记者从513日召开的第二届厦门产教融合论坛上获悉,厦门火炬高新区作为当地创新创业重要平台,将与福建工程学院共建“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学院,打造集科技创新合作、人才联合培养及拓岗就业于一体的新工科产教融合平台,推动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据悉,“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学院将紧密联系高校及园区企业,促进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科研与产业互动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落地转化。同时,福建工程学院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用人单位将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精准开展就业服务,促进人才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厦门火炬高新区已与厦门市教育局共同牵头,联合多家单位成立厦门火炬高新区产教联合体。

“高校是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策源地,实现产业与高校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是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赖建州介绍,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依托校企合作开放平台,以高校为主阵地、企业为主战场,着力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突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涌现出一大批产教融合型高新技术企业。(来源:科技日报 2023518日)

 

 

 

 

 

 

 

 

 

 

 

 

 

 

 

 

高等教育

 

教育部公布新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备案专业1641个、审批专业176个(含15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21种、26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62个。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另对部分高校申请撤销的925个专业点予以备案。

  教育部积极引导高校开设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相关专业,此次新增了地球系统科学、生物统计学、未来机器人、安全生产监管、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医工学、乡村治理、家庭教育、无障碍管理等21种新专业,并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支持高校积极探索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首次在工学门类下增设交叉工程专业类。截至目前,本科专业目录共包含93个专业类、792种专业。

  据统计,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2800余个专业布点,占目前专业布点总数的4.5%。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有1074个;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有1503个,占比超过50%。本科专业类型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来源:教育部 2023419日)

 

 

 

五部门:取消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统称“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通知》同时明确一系列衔接措施。一是建立去向登记制度。教育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二是明确户口迁移要求。高校毕业生户籍可以迁往就业创业地(超大城市按现有规定执行),也可以迁往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三是明确档案转递衔接。2023年起,组织人事部门和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在审核和管理人事档案时,就业报到证不再作为必需的存档材料,之前档案材料中的就业报到证应继续保存,缺失的无需补办。四是明确报到入职流程。用人单位可凭劳动(聘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含网签协议)或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或其他双方约定的证明材料,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报到入职手续。五是明确信息查询渠道。用人单位、户籍和档案接收管理部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办理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业务时,可通过查看学历证书、劳动(聘用)合同(就业协议、录用接收函)等,或通过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查询离校时相应毕业去向信息。高校毕业生和有关单位可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和验证高校毕业生学历、学位信息。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和高校要认真梳理调整原涉及就业报到证的办事规则流程并及时公告,进一步精简证明材料,切实做好取消就业报到证有关工作衔接。(来源:光明日报 2023514日)

 

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暂行规定》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为主动灵活的教育对外开放,支持促进和规范管理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教育部联合海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系统设计了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的基本规则。

  《规定》着力推动办学模式创新。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规定》明确,境外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理工农医类学校或者校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探索了一种新的办学模式。设立的办学机构在学校治理、学术管理、师资配备、收费制度等多方面都实行更加自主、灵活的政策。

  《规定》着力推进依法依规办学。通过制度设计推进在法治轨道上办学。《规定》强调办学应当遵守中国法律,符合公益性原则,不得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办学机构作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法人,要接受中国法律的监管。《规定》要求办学机构按照中国对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要求开设包括中国宪法、法律、公民道德、国情等内容的课程。《规定》明确办学机构开展党群活动按照国家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党群活动的有关规定执行。

  《规定》着力强化办学质量保障。推动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办学,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在准入方面,规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的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应当具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具有理工农医类方面的学科优势、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就业质量和良好的业内评价。在培养方面,规定境外高等教育机构按照不低于本机构的教师配备标准选派或者招聘足够数量的教师到办学机构任教,鼓励办学机构引进国内急需、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鼓励办学机构和境外高等教育机构互派学生、互认学分。在监管方面,规定办学机构应当建立办学质量保障制度,向社会公开其办学情况,向主管机关提交年度办学报告,接受主管机关依法组织的办学质量评估,保障办学质量。

《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海南省人民政府等有关方面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并根据实践发展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推动海南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来源:教育部 2023423日)

 

 

 

大型仪器共享,这所高校“打了个样”

登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一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众多大型设备一目了然。不过,仪器虽多,操作却很简单,科研人员只需动动手指,“线上预约—远程审核—线下上机”的运作体系便可帮他们完成课题的关键步骤。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一大校长陆林到该校医学科技创新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调研,上述平台是其关注重点。

当前,全国各地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但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就此问题,山一大作出了富有特色的探索。

大型仪器平台有了,高端人才来了

博士毕业后,张书平看到了山一大医学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的人才招聘启事,第一时间回国来到这里,成为一名PI(课题组长)。吸引他的既有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待遇,更有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充分自主权,当然,也有这里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成立于20192月的山一大是由原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整合组建而成,目标是“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科教融合的标杆、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和体制创新的典范”。而科创中心是该校科技创新的“特区”。

据了解,山一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资产总值2.5亿元,采用信息化管理,所有设备并网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使用。该校科创中心负责人辛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占地2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1期,拥有近亿元的50多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平台,现已满负荷运转;而占地8万余平方米的科创中心2期,具备为150PI科研团队提供实验空间的能力。

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高校实施教学与科研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正是这些价值连城的大型仪器,吸引了数十支PI科研团队入驻。

仝令君副研究员既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受益者,也是山一大徐涛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员。前不久,利用大型科学仪器平台,他有了新发现:乳源细胞外囊泡miRNAs可通过介导肠—肝轴Crosstalk改善相关代谢疾病。而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子刊《科学进展》上。

数据显示:2022年该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服务171课题组,用户数超700人,仪器设备使用机时近26000小时。而当年,山一大科创中心依托该平台发表了SCI收录学术论文127篇,比2021年增加了58%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以上述共享平台为杠杆,放大成果,进入更高水平研发阶段。

大型仪器“走出去”,让高校与社会都受益

唐华教授是科创中心的领军人才。他依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支撑在中科院一区期刊《过敏反应》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并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该校高建刚、柴人杰、付小龙教授团队依托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中的显微平台,在《尖端科学》期刊上发表耳蜗毛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调节听力的作用机制。

长期以来,高校院所中的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低被外界诟病;同时,如何让科研仪器“走出去”,为更多科研人员服务也是难题。上述问题,山一大有了应对招式。

李乐平教授是国内胃肠外科的知名专家,而科创中心416实验室成为他的阵地。依托这里,李乐平团队成立了山东省消化肿瘤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获批“消化道肿瘤基础与临床重点实验室”,共主持了11项国家级项目,省校级重大项目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

山一大的大型仪器平台操作简单,契合了科研事务繁忙的科学家的诉求。比如该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校内外用户提供统一无差别服务。在该平台上,门户展示、用户(权限)管理、仪器设备展示管理、仪器预约和使用管理、仪器设备收费管理、实验数据管理、仪器设备使用查询及效益统计、仪器设备监控管理等功能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用就灵。

据了解,该平台已吸引了来自京、沪等地的科研人员来开展实验,为省内众多高校提供技术服务,正成为国内医卫科研领域的重要平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韩金祥说:“我们秉持‘创新、合作、开放、共享’理念打造的这个平台,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发挥其科研与社会价值,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与科研交流的平台,产出了更多的高水平成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山一大力量。”(来源:科技日报 202354日)

 

 

 

 

 

 

 

 

 

 

 

中小学教育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中小学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

  通知提出,各地各校要通过组织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展示新时代中小学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水平。

  通知规定,班主任基本功展示参加人员为普通中小学校从事班主任工作5年及以上的在编在岗班主任,展示内容包括育人故事、带班育人方略和主题班会三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参加人员为普通中小学校现任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展示内容包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时政述评三部分。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组织开展本次活动作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加强部署谋划,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研制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研部门业务指导作用,积极调动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要综合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载体,创新基本功展示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要完善展示交流活动推荐标准和程序,严把政治关,突出专业性,坚持公益性,杜绝任何机构和个人借机开展商业活动。

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本届活动于20234月至年底举办。(来源:教育部 2023421日)

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央“特岗计划”招聘工作启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52300名。

  《通知》明确,2023年,中央“特岗计划”仍面向中西部省份实施,重点向原“三区三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少数民族地区等地区倾斜;重点为乡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加强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外语、科学、劳动、艺术、信息科技、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

  《通知》要求,各地要及时广泛发布招聘信息,尽早开展2023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一次性招考未完成计划的省份,可以按规定依次递补录用或者调剂计划组织二次招考。边远艰苦地区和急需紧缺专业的特岗教师招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划定成绩合格线。对于特别边远艰苦、教师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可向本地生源倾斜。要切实做好特岗教师待遇保障,确保特岗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保证三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及时入编并落实工作岗位。要系统开展特岗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岗前培训,强化师德师风教育。要扎实做好特岗教师信息管理,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特岗教师中的优秀典型,对于优秀特岗教师以适当形式予以表彰奖励。(来源:教育部 2023425日)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安全教育专区”

呵护身心健康 促进快乐成长

  本报讯(记者 焦新)327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安全教育专区”上线仪式暨数字技术赋能安全教育研讨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教馆)负责人和腾讯公司负责人、有关专家参加会议。

  为持续深化中小学安全教育,全力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日前,教育部印发专门通知,决定自327日起,在全国部署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活动。作为教育周的重要内容,本次会议聚焦安全教育资源建设,积极探索数字技术服务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构建实用、高效、共享的安全教育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安全教育专区”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生命与安全”栏目资源为基础,重点突出“呵护身心健康 促进快乐成长”主题,设置心理健康公开课、生命与成长、安全知识互动等栏目,汇聚丰富的优质数字资源,满足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师生多种场景应用的需求。(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341日)

 

 

 

 

 

 

 

 

 

招生与就业

 

教育部发布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4万项 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促就业

  近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全国共有794家用人单位与1861所高校完成对接合作,达成项目立项14546项,用人单位为合作高校提供直接经费支持14.85亿元。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的举措之一,旨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面向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征集项目指南,组织高校与发布项目指南的用人单位开展对接。用人单位提供项目专项经费和资源支持,通过与高校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就业实习等合作,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分为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重点领域校企合作四类。其中,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3327项)由用人单位与高校实施长期定向培养或短期就业培训;就业实习基地项目(7773项)由高校与用人单位共建就业实践实习基地;人力资源提升项目(3119项)由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建人才工作站或专门人才基地,开展人才交流与课题研究;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327项)由企业和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为大学生定向提供科研机会或就业岗位。

  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用人单位与高校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全国共有1550家用人单位申报,最终遴选签约立项单位794家,立项单位比第一期增加503家。全国共有1861所高校与用人单位达成合作协议,比第一期增加590所。

下一步,高校与用人单位将根据项目协议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教育部将指导高校和用人单位做好项目落地,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就业服务等工作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来源:教育部 2023414日)

 

教育部要求:大幅扩大科研助理岗位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做好2023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充分挖掘资源和自身潜力,充分开发利用科研助理岗位,加大科研助理岗位保障力度等。

《通知》要求,充分开发利用科研助理岗位。各单位要积极吸纳应届毕业生从事博士后、科研辅助研究、实验技术、技术经理人、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等科研助理工作,各高校建设的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要积极吸纳应届毕业生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大幅扩大科研助理岗位。

《通知》指出,发挥高等学校统筹作用。按照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有关政策,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各高校要主动积极作为,结合自身情况,统筹利用科技计划项目结余资金等用于科研助理岗位经费支出,为科研助理岗位提供长期稳定支持。

《通知》提出,加大科研助理岗位保障力度。做好对应聘科研助理岗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统筹科研、人事、财务、就业等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关于科研助理岗位条件保障的要求,增强科研助理岗位的吸引力。(来源:光明日报 2023515日)

 

 

教育部部署加强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 推动各项促就业政策加快落实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期,524日,教育部组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主任委员联席会,部署加大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推进落实促就业政策。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全国就指委主任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就指委副主任委员瞿振元、孙维杰等出席会议。

  翁铁慧强调,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抢抓工作关键期、冲刺期,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任务落实。要大力宣传解读毕业生就业政策,全国就指委要发挥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的优势,当好就业政策的宣传员,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组织分行业就指委专家进企业、进园区、进高校、进社区,发挥就业政策红利作用,激励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要组织开展“就业宣传月”活动,推动政策进校园、进就业指导课、进招聘活动,指导毕业生用好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指导帮扶等政策。就指委要履行好工作职能,着力挖掘岗位资源,建设好分行业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研究和服务,推动高校提升就业育人实效;参与做好就业监测核查工作,为高校就业工作“把脉问诊”,帮助学校提升就业工作水平。

  会上,林蕙青指出,就指委要紧紧围绕促就业重点工作发挥更大作用,深度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组织专业力量,强化就业政策宣传;搭建专业平台,精准开拓岗位资源;加强专业支撑,做精做强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开展专业咨政,做好政策制定的智囊和智库。要强化就指委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品牌活动,为毕业生就业工作贡献力量。(来源:教育部 2023524日)

 

 

 

 

 

 

点击数:1145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