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纵横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联合设立福建省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福建省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序号 |
名称 |
地址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1 |
厦门大学王亚南纪念馆 |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校园内的大南8号楼暨王亚南故居内 |
赖老师 |
0592-2180403 |
2 |
华侨大学“一带一路”与中国梦实践教学基地 |
厦门市集美区嘉庚路8号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
方老师 |
0592-6167636 |
3 |
福州大学卢嘉锡教育馆 |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福州大学旗山校区 |
高老师 |
0591-22866234 |
4 |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实践教学基地 |
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8号福建师范大学老校部(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 |
乐老师 |
0591-22867151 |
5 |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福建农林大学校内 |
罗老师 |
0591-83768494 |
6 |
福建医科大学“同心抗疫、爱国力行”抗疫主题馆 |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府北路1号行政楼A座一层 |
翁老师 |
0591-22862538 |
7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
福州市闽侯上街邱阳西路1号福建中医药大学旗山校区 |
张老师 |
0591-22861290 |
8 |
集美大学校史展览馆 |
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集美大学新校区中山纪念楼2楼 |
张老师 |
0592-6183126 |
9 |
闽江学院闽大校史与应用型办学成果展 |
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溪源宫路200号新华都商学院一楼 |
沈老师 |
0591-83761582 |
10 |
宁德师范学院“闽东之光”教育基地 |
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二楼 |
卓老师 |
0593-2565559 |
入选单位要面向全省大中小学免费开放,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机构、人员、经费等有力保障。要强化内涵建设,开发现场教学专题,不断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各地各校要主动与实践基地联系,充分发挥实践基地作用,在组织管理、联动对接、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平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2022年11月4日)
为推动各地各高校科学精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解决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教育部设立高校疫情防控投诉平台,接受在线提交和电话反映问题线索。受理事项:校园封控、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排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保障、离校返乡、开学返校等方面。各地也设立了高校疫情防控投诉平台。
电话投诉:010—66096146;
在线投诉:https://hudong.moe.gov.cn/siju_jbz/gxsyreportform.jsp。(来源:教育部 2022年11月4日)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定位愈发精准、功能更加全面,基本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截至11月底,平台网页版累计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访客量达到8亿人,访问用户覆盖了北美、南美、欧洲、亚洲、澳洲、非洲等六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据介绍,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此后升级更新6次,集成整合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资源平台,建成服务大厅,上线6个专题,接入15个省级平台,形成“三平台、一大厅、一专栏、一专区”的格局。
教育部分别于4月和7月部署开展两轮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地方和学校试点工作。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15个、中小学平台试点15个、职教平台试点6个、高教平台试点5个,完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全覆盖,试点省份示范引领局面不断向好。多地把国家平台资源常态化应用与建设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应用国家平台的积极性持续增强。各试点单位在向国家平台提供优质资源的同时,还大力加强特色资源开发,资源建设供给越发主动。(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2年12月1日)
职业教育
近日,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以下简称《简介》)。新版《简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展现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最新成果,覆盖新版专业目录全部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的1349个专业。其中,中等职业教育358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744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47个。
本次《简介》研制过程中,教育部积极汇聚行业力量、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分析岗位需求、固化教改成果,组织上万名专家学者共同研制;成稿过程中先后吸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议88条,吸收地方和行业部门意见5700余条。《简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法新要求,全面展现了职业教育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素和环境要求,填补了职业本科专业简介的空白。《简介》立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体现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区别与关联,更新了职业面向、拓展了能力要求、更新了课程体系,增列了实习场景、接续专业、职业类证书等,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专业适配产业升级的响应速度,为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学生报考职业院校及继续深造提供了指导,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依据,为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提供了参考。
教育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大力宣讲解读、认真贯彻落实,指导职业院校依据新版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全面修(制)订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定位,更新课程体系,加强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教育,按要求组织实习实训。教育部将依据新版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更新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等系列标准,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更好服务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
具体内容详见“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工作专栏
(链接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来源:教育部 2022年9月7日)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何淼)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形象,教育部近日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并印发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和政策供给,使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显著增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3年底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底达到90%以上。
《实施方案》明确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五方面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要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审批设立招收全日制学生并具有实际办学行为(学校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具有招生资格,技工学校在全国技工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具有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不包括附设中职班学校和2022年(含)以后新设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包括教育部门审批并备案的高职(专科)学校,不包括职业本科学校和2022年(含)以后新设的高职(专科)学校。
《实施方案》指出,政策保障方面,财政部、教育部在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时,会将各地达标工作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资金支持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此外,教育部和人社部按职责分别牵头建立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调度机制,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技工院校信息管理系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和实地抽检定期调度。国家将各地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情况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激励省份考核。地方将达标情况作为对市、县级党委和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2023年起,每年对各地各校达标情况进行通报,各地工作成效作为国家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项目遴选的重要依据。到2025年底仍不能达标的学校,要采取调减招生计划等措施。(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022年11月6日)
《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郝孟佳)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专项培养计划”),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专项培养计划”主要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遴选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专项培养计划”将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学徒的方式,项目企业设立现场工程师学徒岗位,明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学徒培养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学徒参照企业职工或见习职工享受相关待遇,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学徒培养和员工职业教育。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核心课程、开发建设高水平教材以及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工学交替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在考核评价方面,将推进招生考试评价改革。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根据岗位人才需要,校企联合招生(项目企业可根据需要向项目学校提出招生选拔的标准和要求)。项目学校根据教育部相关招生政策开展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等人才选拔和培养,实行小班化教学,支持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专升本等形式提升教育层次、接续培养。校企联合设计和开展教学考核评价改革,开展职业能力评价,设立淘汰机制,实现动态择优增补。
在教学方面,将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项目企业选派具有教学能力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学徒培养,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岗位实践教学,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
此外,“专项培养计划”还将助力提升员工数字技能。项目学校发挥办学优势和专业特长,对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需求,按照企业需要协同开发培训资源,根据企业运行特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授课方式,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数字能力提升培训。加强人才培养培训标准和模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022年11月4日)
日前,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项目的通知》。经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程序,共认定357门课程为2022年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项目。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2022年10月31日)
《2022年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项目》
高等教育
近日,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第一个对高等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作出系统部署的文件。
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72%,实现了普通话基本普及的目标,高等学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实现普及程度和质量的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意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高等学校五大职能入手,对高等学校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主动融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强国建设、积极探索推普服务社会应用和人民群众需求新手段等三大任务十项举措,并提出创新高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体制机制等保障措施。
《意见》的出台,将激励高等学校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更好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来源:教育部 2022年11月28日)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高等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明确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纲要》强调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导向,坚持面向全体,坚持改革创新,构建面向人人的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纲要》规定公共艺术课程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三种类型课程,课程设置要体现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要求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公共艺术课程推进机制,加强课程整体设计,规范教育教学活动。鼓励高等学校开发公共艺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美育实践基地,积极培育优秀成果和名师工作室。落实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材建设主体责任,做好公共艺术课程教材研究、编写、审定、使用等工作。
《纲要》要求高等学校制定实施公共艺术课程工作方案,建立由校级领导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部门具体实施的公共艺术课程工作机制。加强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公共艺术课程教师人数不低于在校学生总数的0.15%。建好配好满足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馆设施设备。
《纲要》提出实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定期对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评估、督导。(来源:教育部 2022年12月1日)
《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黄星)日前,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福建省高等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21—2030年)》。《规划》提出,到 2030年,高等教育类型、层次、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优质资源更加丰富,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更加强劲,两岸高等教育发展更加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形成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更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力争高等教育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名、东部前6名,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福建明确,加快构建“两区两带两核”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谋划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海洋类本科学校,支持福耀科技大学(暂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建设。稳妥推进独立学院转型提升,规划设置服务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健康食品、文化创意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动符合条件的本科高校更名为大学。积极引进兄弟省(市)高水平大学、台湾知名高校、港澳及中东欧理工农医类高水平高校来闽办学,引进台湾应用技术大学、知名企业来闽合作举办独立法人的职业技术大学。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和方向争创一流,支持厦门大学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支持福州大学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支持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福建提出,将实施服务“技能福建”行动,强化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主体地位,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技术创新服务、促进就业创业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施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30个左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推动6—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支持优质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鼓励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骨干专业试点联办职业本科专业或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申办职业本科专业。部省共同支持厦门市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支持泉州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在人才培养方面,福建进一步明确,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积极服务并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补齐公共卫生和健康领域人才短板,支持综合性大学建设医学院,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扩大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对接先进制造业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强集成电路、数据安全、工业软件、生物医药、动力电池、化工新材料、电动船舶等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围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分领域协同打造基础学科联盟、相关学科应用学科联盟和政产学研用金联盟。到2030年理工农医类本科在校生占比提高到55%左右。要推进研究生教育扩容提质,加大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力度,力争到2030年新增7所左右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4所左右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2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设300个左右省内空白及紧缺急需领域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增加到15万人左右。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扩大专业学位授权布局,支持增设临床医学、教育、工程、农林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等方面,该项规划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方向和相应举措。(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年11月28日)
《福建省高等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21—2030年)》
中小学教育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署,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
《意见》指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
《意见》提出“突出关键地位、强化统筹实施、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四项工作原则,到2025年,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强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活力充分激发,优质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大思政课”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机制基本健全。
《意见》提出五个方面举措。一是深化教学管理创新,着力强化思政课关键地位。依据国家课程方案,明确具体周课时,把开齐开足思政课作为严肃的政治纪律、教学纪律;落实课程教材内容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注重用好时政资源;坚持把讲好道理作为本质要求,着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二是丰富课程教学资源,着力解决教学辅助资源不足问题。遴选推出一批思政“精品课”,加强优质教学辅助资源包和活页、讲义等资源建设;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建立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拓展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功能,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教师兼职比例过高、专业能力不够强问题。统筹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有效保障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并对兼职教师选配作出规范;建立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和校外实践教育制度,鼓励支持教师进修思政教育专业、开展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课题研究;在各类优秀评选工作中向思政课教师适当倾斜,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四是完善教研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教研支撑不足问题。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研员,将思政课教研员培训纳入教师“国培计划”;强化专业指导与引领,建立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广泛开展网络教研、远程教研和跨区域教研,鼓励有条件的教研机构、中小学校与党校、高校等合作开展思政课教研工作。五是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着力形成思政工作整体合力。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南,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各地各校“一校一案”研究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育人文化,打造清朗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
《意见》要求,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提高中小学思政课质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巡察的规定要求。要强化督导考核评价,把思政课建设情况作为区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定期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督导评估。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来源:教育部 2022年11月10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
日前,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发布了《2021年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结果报告》《202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教育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结果报告》《2021年福建省义务教育艺术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2021年福建省义务教育语文、数学、科学质量监测结果报告》。
报告全面客观展现了我省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数学、科学、艺术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习质量状况,分析了影响相关学科教育质量及主要影响因素。
2021年监测的内容有哪些?
(一)义务教育
语文
数学
科学
体育与健康
艺术(音乐、美术)
(二)普通高中
体育与健康
2021年监测对象都有谁?
(一)参加语文、数学、科学实地监测的有:46个样本县、917所义务教育样本学校的35841名学生。
(二)参加体育与健康实地监测的有:23个样本县、96所义务教育样本学校的3512名学生、42所省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的2520名高二学生。
(三)参加艺术(音乐、美术)实地监测的有:10个样本县、43所义务教育校本学校的3327名学生。
测出了什么结果?
(一)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结果显示
1.体质健康总体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六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达标率分别为97.05%、91.90%,优秀率分别为12.56%、4.62%。与福建省2014年和2019年相比,小学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达标率和优秀率均上升。与2019年相比初中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达标率下降,优秀率上升。
普通高中阶段:高中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达标率为96.87%,优秀率为5.08%,与2014年和2020年相比,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达标率和优秀率均上升。
2.学生视力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六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58.85%、66.75%,屈光近视率分别为50.27%、61.07%,与2014年相比,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男、女生屈光近视率均出现下降向好趋势;与2019年相比,仅初中二年级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屈光近视率出现下降向好趋势。
普通高中阶段: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6.35%,屈光近视率为84.17%。与2014年相比,高中二年级学生屈光近视率呈年度递增加重趋势,且女生更为明显,仅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与2014年相比较)和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与2020年相比较)出现下降向好趋势。
3.睡眠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六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长在10小时以上的占比为18.78%,与2019年相比,学生的睡眠时间有所减少。
普通高中阶段:高中二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长在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24.22%,结果表明,高中二年级有接近八成的学生睡眠不足。
(二)艺术质量监测结果显示
学生音乐演唱能力在音准、节奏、乐感、整体性和咬字吐字这五个维度上,总体保持稳定,87.3%的五年级和93.4%的九年级学生音乐演唱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
学生在美术基础能力,美术赏析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三个能力维度上,总体保持稳定,92.7%的五年级和91.4%的九年级学生在这三个能力维度上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在九年级学生美术赏析能力维度中,学生在构图、色彩、艺术风格三个子维度上表现较为稳定,但是在造型子维度上较弱。
九成以上学生喜欢艺术课和艺术教师。艺术教学资源配备情况满足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但部分资源的使用率仍有待提高。七成以上艺术教师职业满意度较高。
(三)语文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
五年级、九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97.0%、84.5%,与2020年即上一轮语文监测相比,五年级有所提升,九年级有所下降。
五年级、九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高比例分别为93.3%、86.9%,语文学习自信心高比例分别为91.6%、88.8%。女生的语文成绩略高于男生。
学生语文学业表现存在一定校间和城乡差异。学生普遍喜欢语文教师,五年级和九年级学生比例分别为91.2%、84.4%。
小学语文教师、初中语文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比例分别为71.7%、94.3%,与2020年相比呈上升趋势。
(四)数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
五年级、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92.0%、79.0%,与2020年即上一轮数学监测相比有所下降。
五年级、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高比例分别为92.2%、77.8%,数学学习自信心高比例分别为92.3%、85.7%。男生和女生的数学成绩相近。
学生数学学业表现存在一定校间和城乡差异。学生普遍喜欢数学教师,五年级和九年级学生比例分别为90.6%、83.4%。
小学数学教师、初中数学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比例分别为68.5%、95.3%,与2020年相比呈上升趋势。
(五)科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
五年级、九年级学生科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8.9%、86.0%。表明我省大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五年级、九年级学生科学学习兴趣高比例分别为90.6%、92.5%,科学学习自信心高比例分别为88.7%、90.1%。男生和女生的科学成绩相近。
学生科学学业表现存在一定校间和城乡差异。学生普遍喜欢科学教师,五年级和九年级学生比例分别为86.8%、88.0%。
小学科学教师、初中物理、生物、地理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比例分别为68.7%、91.6%、91.8%、91.7%。(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2022年11月16日)
日前,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印发《福建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方案》
主要措施
(一)完善普通高中招生管理
强化招生管理省级统筹、地市主体、县级落实的责任,全面落实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确保到2024年按规定全面实现属地招生。
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招生办法,到2025年各地分配比例应逐步提高到不低于70%,并向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倾斜,争取录取人数只增不减。
规范自主招生行为,自主招生应与学校特色办学相结合,严禁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录取依据,严禁擅自提前招生,促进县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各设区市要建立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信息化统一管理平台,实现高中阶段全部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施招生录取。
严格实行“阳光招生”,严格落实“十个严禁”,加强招生工作监管,对违规招生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严肃追究相关人员和学校责任。
继续做好高校有关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加强对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支持。
(二)健全教师队伍补充激励机制
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
严格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统筹管理相关规定,落实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依照条件标准及时补充县中教师,加大教职工编制跨行业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多渠道补充教师编制,着力解决县中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员问题。
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盘活县域教师资源,健全完善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制度,并鼓励教师多承担工作量或外聘部分兼职教师,多举措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挤占县中教职工编制或长期借用县中教师,严禁公办学校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
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关心教师工作和生活,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确保教师队伍稳定。
校长和教师跨县域流动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手续,违反规定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的,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适当优化控制高、中级岗位的结构比例,鼓励符合条件的省级示范高中和达标高中自主开展中级及以下职称评聘。
合理核定县中绩效工资总量,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班主任、名优教师倾斜。
(三)组织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
加强师范生培养,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推进情况及时调整优化培养规模,确保教师配备满足高考综合改革教育教学需求。
落实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开展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进复合型高中教师培养试点,着力培养跨学科教学人才。
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切实增强县中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大县中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完善省、市、县分级培训机制,省级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县中校长和教师全员轮训,市、县两级以市为主开展县中校长和教师常态化培训,各级加大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力度。
完善教研体系建设,省、市两级教研部门要配齐配强普通高中各学科专职教研员,县级根据高中办学规模配备相关学科教研员。
健全完善教研机构和教研员对口帮扶薄弱县(市)和县中机制,为促进县中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与服务。
(四)加大县中对口帮扶力度
省级统筹引导,市级加强协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县中对口帮扶工作,努力使每个教育基础薄弱县和学校都得到帮扶支持,加快提升县中整体办学水平。
省级继续组织示范高中至少对口帮扶1所薄弱县中,并将对口帮扶成效列为示范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要积极组织区域内优质普通高中与薄弱县中开展联合办学、对口支援,每所优质普通高中至少托管帮扶1所薄弱县中。
鼓励省内有条件的高校结合实际开展县中特别是革命老区县中的托管帮扶工作,与地方协商制定县中托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托管高校在校长选配、教师招聘、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给予积极支持和相应保障;托管高校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不得收取“品牌费”,地方政府可给予托管高校一定管理费,用于托管工作有关支出。
按照有关规定,对在托管帮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夯实县中办学条件
继续实施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完善布局规划,根据生源增长情况科学布点,新建、迁建、改扩建一批学校,鼓励适度集中城镇办学,提高学位供给的有效性。
省级以上继续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教育基础薄弱的县中改善办学条件。
县域原则上按每10万常住人口布点建设1所普通高中,合理控制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单个校区办学规模不超过60个班(原则上控制在3000人以内),班生额原则上须控制在50人以内,最多不得超过55人。
各地要根据国家标准,并结合达标高中评估标准,按“一校一案”制订本地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加大投入,加快补齐短板,有效改善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更好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需要。
支持县中开展达标晋级和示范高中创建工作,鼓励有条件县(市)以省三级达标评估标准作为普通高中办学建设基本标准,全面实现达标化,引领县中优质发展。
要严格学校建设经费管理,严禁超标建设豪华学校。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深入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健全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制度,创新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有效衔接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模式,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加强课程、教材、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提高县中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对接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深入推进学生选课指导,合理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
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形成具有鲜明县域特色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
支持县中积极开展特色示范项目培育,推进县中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引导高中校由分层教育向分类教育转变。
加强县(市、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典型培育,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县中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水平。
(七)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推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县级教育城域网,推动县中校园局域网升级,按需扩大学校出口带宽,实现固定宽带网络千兆到校、百兆到班。
普及数字校园建设,提升县中通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装备水平,推进学科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县中开展智慧校园建设。
支持县中依托国家和省智慧教育平台,用好平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本地化特色化校本数字教育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应用,鼓励优质高中将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向县中开放,通过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远程学科教研、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活动,更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帮扶指导县中深化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八)加大县中经费保障
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
省级将进一步完善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根据改革发展实际,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县(市、区)教育转移支付力度。
各地要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办学成本,综合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完善财政拨款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薄弱县中经费投入保障力度,确保县中正常办学运转所需经费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完善和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政策,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2022年10月21日)
招生与就业
为促进2023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教育部于11月8日启动“2023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校园招聘月”以“就业向未来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出专场招聘会、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就业育人主题教育、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等系列活动,搭建招聘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校园招聘月”期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方面举办40场以上系列招聘活动。会同相关部委、省市及12家社会招聘机构,举办“24365校园招聘服务”线上招聘月活动,面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等组织20场以上系列专场招聘。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招聘机构,启动“共建共享岗位精选计划”。组织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19个分行业就指委举办20场以上“高校毕业生行业领域专场招聘会”,为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丰富岗位信息。各地将结合本地实际,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为所在地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岗位资源。各高校将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早就业。
“校园招聘月”期间,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推动各高校领导班子、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成员联系走访用人单位,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岗位资源,深入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指导各地组织所在区域高校对接优质企业和用人单位,深化校地企合作。
“校园招聘月”期间,教育部将组织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重点围绕就业形势、职业规划、求职技能等,持续播出“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指导各地各高校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积极求职心态,尽早落实毕业去向。开展“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培训项目,开展面向重点群体毕业生的招聘会。
“校园招聘月”期间,教育部将举办“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对接交流会,邀请优质企业、有关高校进行线上线下双对接。鼓励各高校根据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指南,组织院系和相关部门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申报,高质量推动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习基地、人力资源提升、重点领域校企合作等项目开展,促进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供需有效对接。(来源:教育部 2022年11月17日)
央广网福州11月19日消息(记者罗晓英)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对报考对象、报考类别、报名办法等进行了明确。福建省2023年专升本考试于2022年11月24日起开始“网上报名”,考试时间安排在明年4月22日至4月23日。(来源:央广网 2022年11月19日)
202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时间安排表